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,外面正在哺乳的白女士,在外面哺乳的时候被人拍到,很尴尬。故事是这样的:白女士带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到观察室进行母乳喂养,但这时候,一个6岁的男孩突然冲了进来,给白女士拍照。白女士的家人要求离家出走的男孩删除照片,并与男孩的奶奶发生争执,说她的孙子除了一个孩子什么都不知道。现场的人也劝白女士不要小题大做。最后,小男孩在民警的协调下删除了手机里的照片。
明辨是非难,但边肖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咨询的心理咨询师,愿意先从一个小男孩的角度去看待发生的事情。
1.
孩子的简单行为被整个事件无限放大
首先,我们都很清楚,6岁的孩子可以进行简单的性别区分。因为即使是只有3岁左右的孩子,也已经迈出了性别认同的第一步,明确将自己标记为男孩或女孩,到了5-7岁,孩子已经意识到性别是自己不可改变的特征,也就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形成了稳定的、面向未来的性别认同。所以我们常说的“男女有别”这个词,6岁的孩子也能理解,那就是我是男(女)生,男生和女生是有区别的。因此,上述6岁男孩在面对“女孩”喂奶时“冲进去”,然后“跑出去了”。那么,在“赶”和“跑”的背后,可能就体现了孩子的“冒险”。即使他知道此时不允许他走近“女生”拍照,他还是照做了。因此,为了避免不被允许和被批评的风险,他的行为变成了“冲”和“跑”。“冒险”是男生的性别特征之一。许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,男孩在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都会表现出更多的危险行为,所以他们也会经历这些行为带来的负面结果。在这一点上,我们似乎能够把事情还原成原来的样子:这只是一个6岁男孩的普通冒险。当然,如果你能像我一样,少一点道德判断。
如果一定要回归道德判断,可以尝试管理家庭教育这条线。当一个男孩给他哺乳的母亲拍照时,他首先感到好奇。好奇心的来源是什么?我们只对不清楚但有趣的事情感到好奇。好奇心会带来冒险。所以,首先,男孩对母乳喂养现象很好奇,甚至把母乳喂养和他对“性”的理解放在一起?我们总是歌颂母爱,歌唱母奶养育了我们。但这似乎与本案相去甚远,如果要从这个意义上推导,似乎本案白女士也想反对。或许此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,我们不应该再在孩子面前强调“性”的神秘,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对“性”的理解,以理性、冷静的态度满足孩子对“性”的好奇心。如今,有很多渠道和资源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。第二,遵守规则。看到很多网友杀子杀父:没有家教。话可能说得太过分了,但我觉得他们说的可能就是这种遵守规则。这一点,我主要来自孩子和奶奶的态度。孙子的行为被对方质疑后,奶奶的第一反应是“护犊”:他还年轻无知。这是养孙子的弊端之一。当孩子的行为需要纠正时,爷爷奶奶总是急于保护孙子孙女,生怕他们受委屈。在家里,父母是无奈的,但是在外面,外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,所以应该调查一下。随后,争吵发生,矛盾升级到需要民警当场协调,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的地步,这也是本案矛盾升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。第二点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,孩子们对奶奶的不当处理有了一个全景。孩子看到:我还是能为我的错误找到理由,因为我还年轻,所以我可以被原谅。也许,小男孩在家里遵守规则的行为已经一次又一次被打破了?
事件在警方的协调下结束,但在6岁小男孩的记忆中,这段往事会是怎样的记忆?阿姨的指责,奶奶的争吵,无数的围观和警察的到来……我想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,已经不再是一次“冒险”了。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,一个6岁的孩子根本无法忍受。如果6岁男孩的照片真的对“性”感到好奇,希望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够忘记这种“被指责”的经历,在“性”的问题上能够得到父母理性、科学的引导。
网友评论
当前共有26条评论